由中華環保聯合會、中國節能協會、中國膜工業協會、中國環保機械行業協會、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上海市環境保護產業協會、上海荷瑞展覽有限公司、Informa Markets聯合主辦的世環會【工業節能與環保展】將于6月3-5日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虹橋)隆重召開。本屆展會擁有26萬平米展示面積,涵蓋了上海國際水展、上海國際泵閥展、上海國際環保展、上海環境監測展、上海節能裝備展五大主題展會,全面展現水處理、膜、泵閥、管道、廢氣/固廢、環境監測/過程控制、風機、壓縮機、工業熱泵等先進產品技術,以及為工業和市政在環保和節能領域提供解決方案。
近幾年關于環保集團的信息,業內著實已經聽出繭了,盡管如此,過去一年這個群體的發展出現了新變化,不管是數量還是背后的動向。
據青山研究院調研統計,過去兩年各地省級環保集團的環保業績規模為幾億到幾十億,除江蘇、廣東等少數幾家,大部分處于幾億的狀態。
對比2022年和2023年數據發現,一些省級環保集團去年業績出現明顯下滑,相比較其他環保領域頭部企業業績波動較大。
盡管如此,過去一年環保集團軍仍然呈現出進一步擴大的勢頭,去年又有哪些環保集團出現?這些企業從何而來,將往何處,過去一段時間做了哪些事?集團軍大規模持續進場體現出怎樣的行業趨勢?本文將圍繞這些問題展開,希望給讀者朋友帶來參考。
2023年環保集團軍進場加劇,省級環保集團中,安徽、浙江兩省環保集團正式掛牌。 其中,浙江省環保集團是將浙江省生態環境廳下屬國有企業歸總合并而來,定位是打造全省首家綜合生態環境產業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平臺,組建后集團控股股東杭鋼集團將持有的菲達環保股權(33.01%)無償劃轉至浙江省環保集團。 此外,華潤環保增資甘肅省潤隴環保集團,以66%的持股實現控股經營,華潤環保西部戰略再下一城。2022年,華潤環保曾以持股51%完成對內蒙古環投集團的收購。 華潤環保是華潤集團旗下從事環保科技業務及環保領域投資的專業平臺,近年來聚焦環保主業,成為央企中進軍環保極為迅速的一支力量,控股環保集團的手法目前可謂是獨步行業。 省會城市一級,沈陽市環保集團于去年正式掛牌成立,濟南市國資委發文表示“適時并采取合適的方式組建市級環保集團”。 再往下,縣級市環保集團也有成立,去年4月江陰市環保集團揭牌,集團的定位是“負責牽頭落實江陰市重大生態環保項目,重點業務包括環保項目投資運營、生態環境治理、全流程環保管家、環保裝備研發制造、環保產業園開發建設、環??萍计髽I孵化等”。值得一提的是,江陰市早年已發展出一家環保上市公司江南水務。 截止目前,江蘇省已經有省級環保集團1家(江蘇省環保集團)、地級市環保集團6家(南京環境集團、徐州市環保集團、揚州城鄉生態環境投資發展集團、無錫市環保集團、蘇州高新環保產業集團、新蘇環保產業集團),地級市環保集團2家(江陰市環保集團、宜興市公用環保集團,二者所在市都由無錫市代管),成為國內擁有環保集團最多的省份。 事實上,從產業的角度,環保集團軍這個企業群,除了省市級環保集團,長江環保集團、華潤環保等央企和一些新組建的水務集團等也誕生在同樣的時代背景、同樣的邏輯之下。其中,水務集團軍最為典型,其數量之多、“集團”之實、地位之高絲毫不亞于環保集團。 2023年,陜西水務發展集團、甘肅省水務投資集團、湖北水利發展集團等省管水務集團掛牌成立,其宗旨基本上也都是圍繞“整合統籌”、“環保產業補鏈強鏈”、“區域一體化”等意圖展開。 例如,陜西水務發展集團是在陜西水務集團、引漢濟渭、東莊水利、渭河生態和陜西黃河古賢水利等省屬企業,以及省水利電力勘測設計研究院、寶雞峽水利水電設計院等企業的基礎上組建而成。 同樣的邏輯,在省級水務集團之下,還有哈爾濱水務發展建設集團、吐魯番市水務投資發展集團等掛牌成立。一直以來,各地水務集團本就是一方豪強,目前來看有加速資產整合的趨勢。 在上述集團軍之外,央企旗下的環保集團是另一支強勁力量,除以資本路徑直接進場的長江環保集團、華潤環保等之外,一些實業類央企內部孵化的環保業務公司也在集結。 例如,寶武集團宣布,自2024年1月1日起,寶武集團環境資源科技有限公司(寶武環科)、寶武水務科技有限公司(寶武水務)實行一體化運作,全力打造寶武集團水、氣、固(危)一體化環保產業平臺,開創寶武環保產業發展新局面。 其他案例不一一列舉,通過上述分析不難看出,環保集團軍已經從省級環保集團擴大至不同層級、不同領域,這背后一方面是政府的統籌意識,另一方面是國資的整合舉措。 面對行業的挑戰,各家環保集團也都在根據資源稟賦展開行動,且具有具有頗多共性。在過年一年,陜西環保集團的動作極具有代表性: 一是聯合戰略伙伴開拓市場,與中建五局西北公司、中建八局西北公司、中建四局西北公司等陜西地區央企系建筑工程公司建立合作關系,探索PPP、EOD合作模式,促進雙方在環保領域的合作和項目落地,這顯然是出于發展工程類業務的布局,但從目前業績情況來看主要是其旗下業務公司獨立中標。 二是探索新的業務方向,與大唐陜西分公司合作探索“環保+能源”新路徑,聚焦“雙碳”目標,在環保在線監測、煙氣治理等方面持續提升服務質量,在固廢處置及資源化利用,光伏、風電等新能源開發及儲能等方面深挖合作潛力,這是傳統環保業務范圍之外的“第二曲線”,借助本土資源優勢不失為一條可行路徑。 三是整合業務構建融資平臺,全力推動子公司三秦環保在A股市場IPO,三秦環保成立于2015年4月,注冊資本43262萬元,主營危險廢棄物處置業務,形成了危險廢物從收集、運輸到處置和資源化利用的完整產業,已成為陜西省危險廢物處置利用行業的龍頭企業,上市成功將會為集團整體的品牌度和融資便利帶來利好。 這三項行動是環保集團軍的典型“三板斧”,其一是為快速增長傳統業績,其二是為利用特有優勢探索新業務,其三是為構建融資平臺,既是補齊做為后進者的落差,又是發揮新勢力的專長。 與央企系建筑工程公司建立戰略合作關系是環保集團的慣常動作,除陜西環保集團外,去年8月云南環保集團與中國建筑一局昆明分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水務產業、固廢處置和循環利用產業、生態治理和修復產業上展開合作。 再如,今年年初江蘇省環保集團南通有限公司與南水北調江蘇生態有限公司強強聯合,成功中標長江青龍河流域海門常樂鎮區域水生態環境綜合整治項目。 從這些動作不難看出,新組建的環保集團進場較晚,在初期階段的經營策略上體現出較為明顯的工程特性、投資特性。 從環保集團的處境來看,積極尋求外部合作合乎邏輯,大部分環保集團是新組建而來,在短期內快速做出業績的壓力較大,而拿環保集團這塊招牌與各方合作是眼前最奏效的方式之一。 除了上述模式之外,還有環保集團聯合地方國資做深區域市場、聯合高校做實產學研用等,案例不一一列舉。 總體而言,環保集團的定位是環境綜合服務平臺,并發揮對屬地環保產業補鏈強鏈的作用,因此,平臺搭建是環保集團的重要任務,以山東省環保集團為例: 自組建以來,山東省環保集團致力于通過“四個平臺”建設,培育行業龍頭企業和產業集群,塑造山東生態環保產業競爭優勢?!八膫€平臺”分別是山東省環境治理的市場化支撐平臺、省級環??萍汲晒邪l轉化平臺、環保產業項目投融資平臺、環保產業市場化綜合服務平臺。 通盤分析下來發現,環保集團軍一類特征顯著的環保企業,有業績增長的需求,但業績不是這類企業的全部使命,甚至不是一些集團的首要任務。 環保集團軍在上下場轉換之際入場,標志著環保行業的整合趨勢,或者說是這一趨勢的主要推動力。 事實上,對于環保集團的出現,更準確地說是在下半場前夕,而非上半場末期,影響的將是下半場,而非上半場,面向的是存量市場,而非增量市場。 截至目前,各類規模以上的環保集團軍的數量多達數十家。這些集團企業的由來,有兩個突出特征: 一是由各級政府主導推動,既彰顯對環保工作的重視,又作為發展本地環保產業的舉措。 二是大部分環保集團由地方分散資產整合而來,這其實是看待環保集團的關鍵,“高站位”和“整合”幾乎是每一家環保集團的基因。 隨著環保下半場運營時代的到來,環保集團或將在各地方環保資產的整合中迎來高光時刻。 從產業的發展脈絡來看,上半場是張力十足的擴張階段,由此產生了模式粗放、秩序混亂、資產分散等問題,因此,分久必合是趨勢所向。 整合的背后是運營提效,環保上半場是行業爆發階段,玩家眾多且良莠不齊,市場分散,進入運營時代,分散的資產局面對地方統籌管理而言是一大痛點。從地方的角度,整合能夠帶來管理上的提效。 如上所述01部分所述,一些集團企業的出現本身就是一個區域一類資產整合的結果,因此這類企業并不以開拓新增市場為要務,核心是提升資產運營的效率。 在產業邏輯之外,環保政策規劃也呈現出統籌整合的趨勢,例如廠網河湖一體化。在集團軍當中,長江環保集團這一方向的重度布局者。 今年初,長江環保集團與湖北省住建廳就管網攻堅戰模式如何在湖北省復制推廣開展深入交流。去年7月,長江環保集團和新興鑄管將成立合資公司,雙方將基于長江大保護項目的管網建設需求,發揮各自優勢,共同推動長江大保護管網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務“城市智慧水管家”高質量發展。 “集團”二字的背后的實質含義,第一層名為平臺,第二層實為整合。 環保集團這個詞匯以及所涵蓋的企業群體,包括地方和央企在內的國資環保集團,是環保產業發展到現階段的突出標志。 環保行業經歷上半場的喧鬧終究是塵歸塵土歸土,行業屬性、事業屬性、企業屬性是決定規律的根本要素,整合的意義在于各歸其位、各司其職,每一類企業只有在合適的生態位上才能獲得最好的發展。 集團的名號牌子容易立得起來、資產也不難整合起來,但行業整體內涵的充實和發展,還需依賴包括民企在內的各市場主體共同發展,形成多元生態才能生生不息。環保集團軍進一步集結
環保行業被“團團圍住”
環保集團軍的經典三板斧
戰略合作、第二曲線、平臺整合
環保集團軍進場背后
環保產業整合大幕拉開
各歸其位、各司其職
形成生態才能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