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北京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中國清潔空氣政策伙伴關系共同發起,在能源基金會支持下,中國清潔空氣政策伙伴關系邀請國內50余位一線學者共同編制并發布了《中國碳中和與清潔空氣協同路徑(2022)》。
本報告為《中國碳中和與清潔空氣協同 路徑年度報告》的第二期,以“減污降碳 協同增效”為主題。本報告基本延續了第一期報 告的主體框架,在空氣污染與氣候變化、治理 體系與實踐、結構轉型與治理技術、大氣成分 源匯及減排路徑、健康影響與協同效益等五方 面設計了 20 項指標,通過追蹤各項指標的進 展,分析中國在走向碳中和與清潔空氣協同之 路上存在的障礙并提出解決思路。
報告顯示,2021 年全國工業、電力、交通部門二氧 化碳排放分別同比增長 3%、8% 和 12%;居 民消費部門同比下降 1%。第一季度全國碳排 放同比出現明顯反彈,隨著疫情防控常態化, 第一季度之后全國碳排放趨于平穩,第二和第 三季度同比增長 8% 和 2%,第四季度同比下 降 5%。2015-2020 年間,內蒙古、河北、新疆、 山西和山東五省碳排放增量貢獻超過全國總增 量的 50%,河南、四川、重慶、北京和吉林五 省碳排放呈下降態勢。電力部門是 2015-2020 年碳排放增加的主要貢獻者,17 個省份的工業 部門碳排放下降,部分省份交通和民用部門碳 排放也有所下降。
我國以化石燃料為主的一次能源結構決 定了碳排放與大氣污染具有高度同源性。通過 實施溫室氣體與大氣污染物協同減排,有望在 2030 年實現碳達峰的基礎上,使全國主要大氣 污染物排放量較當前水平下降三分之一以上, 推動全國 PM2.5 年均濃度和 O3 濃度年評價值將 分別下降至 25μg/m3 和 130μg/m3 左右,全國 空氣質量達標城市比例提升至 80% 以上。到 2060 年全國實現碳中和時,PM2.5 年均濃度和 O3 濃度年評價值將下降至 10μg/m3 和 100μg/m3 左右。不同的碳中和技術路徑選擇將顯著影響 空氣質量改善效果,以高可再生能源為主的碳 中和路徑將比以 CCS 為主的路徑帶來 35% 的 額外空氣質量改善效益